党政宣传

必赢官网

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党政宣传 -> 必赢官网 -> 正文

关于印发福州大学2009年暑期干部会议陈笃彬书记和吴敏生校长讲话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9-09-15 点击数:7)

校部机关党工委,各学院党委、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8月28日至 29日,学校召开了 2009年暑期干部会议。陈笃彬书记和吴敏生校长分别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围绕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内部治理,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创业型大学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提高办学质效,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探讨并提出了我校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现将陈笃彬书记和吴敏生校长的讲话印发给你们,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学校发展态势和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九日

加强大学内部治理 努力提高办学质效

——在09年暑期全校干部会上的讲话

吴敏生

(2009年8月28日)

今年的暑期干部会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召开的,是推动学校深入整改并努力取得实效的一次干部动员,主要议题是加强学校内部治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治校水平,适应提高办学质效、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会议就加强校院两级预算管理,健全学院管理和运行体制,开展办学质效评价等问题发了几份文件讨论稿,还有一份这次来不及发出,就是新一轮岗位聘任,实施方案还在修订,今天我着重说明新一轮岗位聘任力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本次会议讨论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学校内部管理和运行体制的改革与建设,是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我校进入发展新阶段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建设的主要切入点。

一、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必经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从做大到做强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内部治理问题日益引起社会舆论和教育界同行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趋势。

大学内部治理涉及大学领导体制、学术民主和权责、教职工在办学治校重大问题上的参与和监督权限,等等,也就是我们这几年经常强调的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如果把大学的各类办学资源要素比喻为大学的“生产力”要素,那么,大学内部治理所涉及的各种权责关系就可以比喻为大学的“生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关系是普遍现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跻身高等教育世界大国行列。这一时期一个明显的阶段特征是“数量扩张为主的要素投入,带动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提升”,与此同时,大学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来自三个方面形成的制约瓶颈:大学扩张时期形成的高额债务,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性瓶颈;办学规模扩大之后的人才结构、办学质量和效益与社会需求和公众期望值的差距拉大,成为大学功能特别是人才培养功能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瓶颈;大学内部治理现状和现代大学功能培育的不相适应,形成制约大学提升水平的体制性瓶颈。这三大瓶颈是我国相当大数量的高校面临的普遍现象。高校财政性瓶颈已经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注意,破解对策已经启动。结构性瓶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寻求大学、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通过大学内部深化改革,已经在缩小差距方面取得不同成效。至于体制性瓶颈,需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相当长一个时期逐步解决。以一批985高校为代表的冲击世界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对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的关注和探索,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转型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这次学校召开暑期干部会、出台一批文件的大背景。

学校领导班子提前谋划了第二阶段发展思路,提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战略框架,作为制定“十二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把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提高办学质效作为本次会议主题,就是希望各级领导能够抓住主线,把会议提交讨论的文件和议题作为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整体来对待。健全和加强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是改善财政资源的结构治理和配置管理的实施方案;运用岗位聘任机制特别是理顺以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关键岗位设置,是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治理和配置管理的重要杠杆;建立办学质效评价体系,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办学三大功能协调发展为主导,倡导务实求真、真抓实干,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的尝试;健全和加强学院一级管理和运行体制建设,更是稳步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的基础性文件,学校要在运行过程中加强调研,形成跟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又具备地方特色的学校章程草案。所有这些实施步骤,都是为了寻求 “以人为本的内源释放,带动办学质效全面提高”的新时期科学发展模式,是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必经途径。

二、健全和实施两级预算管理的主要原则

作为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已经酝酿多年,现在,结合本年度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建立校院两级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管理规范,为下一个财政年度全面实施相对规范的两级预算管理做好各种准备和试点工作。对实行两级预算管理强调四点:

(1)规范预算管理的主要原则:一要坚持收支平衡,绝不做赤字预算;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职员工的各项待遇、福利,用于学生的各种专项支出和基本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三要努力安排培育办学品牌、提升办学品牌的支出,特别是引进骨干人才和加强内部培养的配套,聘用高水平兼职人才的配套,等等,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共谋学校综合实力的可持续发展;四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公共福利资金支配方面优先考虑低收入、困难户和离退休教职工的改善力度。学校将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在缓解大学城建设债务压力方面有所进展。同时,继续加强开源能力。今后学校可支配收入的改善,首先要考虑改善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过程中,逐步使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低收入群体的待遇得到较快的改善。

(2)健全执行预算管理的体制。各学院要设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财务工作领导小组,院长要对预算编制和数额较大的专项安排负主要领导责任,同时,在学院领导成员中确定一位专任或兼任的行政副院长,对预算管理负起具体的执行责任,形成对学院执行预算管理承担具体责任的“一支笔”。学校要进一步健全财会和监审制度,加强相关的干部培训,规范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管和审计。要认真从本次责任审计和财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教训,规范收、支程序,加强公民纳税意识。

(3)在预算管理的收支部分,要加强对办学运行成本的核算管理,以投入产出比概算来评价办学质量和效益。按照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相应功能,对办学和办公使用空间、能源(水、电)等按照核定标准实行相应的费用征收。学校核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房、公共服务设施由学校统一支付空间资源占用费;科研、社会服务等用房实行有偿使用,收取空间资源占用费,促进资源节约,为学校事业发展留出空间;学校以收取的空间资源占用费设立校内配套专项资金,按照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项目性质和贡献给予部分或全额返还。对校园公共服务设施的高能耗部位,逐步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降低运行成本。

(4)继续增强开源能力,主要是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教育培训的品牌建设,以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增强开源能力。所有利用学校经营性资产承担开源的依托单位,都要对学校负起资产保值和增值责任,实行和绩效、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监管和审计制度。

三、实施新一轮岗位聘任,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三大功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岗位布局

和以往的岗位聘任相比,新一轮岗位聘任要努力达到几个具体目标:使本科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主持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比例得到提升,在本科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形成一批功能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改善本科和研究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课程、新的实践训练项目有所增加,跨学院的教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学科带头人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年青学术骨干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得到制度保证;亟待加强的某些基础学科领域骨干力量得到充实,等等。努力达到这些基本目标,才能使岗位聘任产生实质性意义。为此,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师资队伍关键岗位设置的总体规划,作为“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在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上,要强调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充分重视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学科建设,另一个是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师资力量配置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历来注重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培育项目、重大科技攻关和工程项目建设,这是必须坚持的。但现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选择性地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学科建设,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布点。数理化天地生等六大基础学科,福大应该在继续加强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同时,重视加强物理、生命科学、地学等基础学科的若干领域。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这些领域已经列入国家科技创新中长期战略和远景规划,是振兴高科技产业的基础,也是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必须加强选择性培育,争取一席之地;第二,福大建校5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缺失基础和应用基础学科支撑,无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科技创新潜力的培育,都会形成战略性缺陷;第三,随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的战略重心逐步向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转移是个大趋势。因此,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科战略性布局,就会形成制约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性缺陷,这种危机已经存在并且逐步显现。所以,学校在继续重视巩固和加强已有的学科相对优势、继续鼓励为地方服务的科技研发的同时,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抓好基础性学科建设布局调整,注重基础学科对工程技术和社会发展领域等应用学科的辐射和交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优秀人才引进取得进展,化学基地班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班的学科面向扩大,规模适度增加,培养学科基础相对宽厚、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后备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训练方式等各个方面加大综合改革力度。秋季学期要围绕加强理科建设特别是加强物理学科建设进行具体论证。

新一轮岗位聘任的另一个原则是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需的师资配置作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大学有别于研究机构的基本面。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传统的教学工作量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教育价值观得不到充分体现和保证。要从新一轮岗位聘任入手,结合“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重点面向本科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研究生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集约化程度高的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关键岗位控制。在具体运作上,一是引进骨干教师,二是内部调整,充实各类核心课程第一线的教学力量。

2)以岗位的基本功能和参考工作量取代传统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和管理办法。根据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特点,形成教学、科研两种主要学术责任既有兼容又有侧重的三种类型岗位功能职责,也就是,少量的专职关键岗位;以承担重要科研责任为主兼有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关键岗位;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关键岗位,按照不同岗位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要根据教师承担教学、科研的实际功能需要在岗位聘任中设置课程教学参考工作量,参考部属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已经行之有效的做法,废止陈旧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使岗位的责任和权利得到统一;引导一部分年龄超过45岁的教授、副教授向承担课程教学为主的岗位流转,承担起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为45岁以下年青骨干教师承担科研重担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不断壮大教学与科研两种功能兼备的教师比例。

(3)实施“高水平研究型人才高地”计划,加快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在国内外学术同行中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青年拔尖人才。岗位任务以承担高水平科研和学术研究为主,承担少而精的课程教学;体制上可以依托已有重点建设和重点培育学科平台,加盟创新团队,在学校重点培育的新兴学科领域,也可以另辟“特区”,纳入校管体制,实行“高位准入、滚动支持,适时流转”的管理模式。

为了按照新的治校和治学理念做好岗位聘任工作,必须改进岗位聘任的组织结构,加强业务部处的“横断面”协调。在学校层面,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领导成员组成岗位聘任领导体制及其综合办公体制,在岗位聘任的顶层设计中统一认识,加强协调,克服体制性缺陷在岗位聘任中造成的功能分割。各个学院的党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对本单位关键岗位功能结构的调整。各个学院和办学实体的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本单位师资队伍的功能结构,不能只关注学历、学位、学缘结构以及技术职务结构。要通过岗位聘任,鼓励和引导一批已经具备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潜心教学,提高对教学质量的贡献度;保证一批年青教师打好科研基础,发挥科研潜能,同时培育教学基本功。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形成比较合理的岗位功能流转机制。这种体现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基本功能的流转机制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福州大学可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制和机制支撑。

对专职管理岗位的职级考评和晋升计划,要参考985高校中的成功经验制定试行文件,促进专职管理队伍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上面提到的两项任务,秋季学期开始要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先行试点,下一财政年度全面实行 ;新一轮岗位聘任不仅仅是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和岗位津贴调整,而是涉及学校提升办学功能、转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各种深层次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比较稳妥。这两项任务,都是为了更好处理办学资源投入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产出关系,从财政性资源、非经营性办学资源、人力资源的投入、管理、运行到办学质效的产出,可以折射出一所大学领导集体的的治校能力和管理水平,把这两个问题作为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建设的切入点,是十分必要的。

四、试行办学质效评价,提高治校能力建设实效

建立办学质效评价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以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促进各个院级办学实体不断提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办学功能;促进重点建设学科项目和各类财政性建设项目实现预期目标,提高项目建设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等重要办学资源的有效运作,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务实求真谋发展,真抓实干上水平,为培育办学品牌,提高社会声誉做出更大贡献。实行办学质效评价,也是进一步改善现行办学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传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学校通过办学质效评价,鼓励各个学院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根据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办学定位,制定具有各个学院自身特色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办学质效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调整重点建设学科资源配置的主要参考,并和相关激励机制挂钩。同时,学校要根据办学质效评价结果,对各个办学实体改进工作提出建设性、咨询性意见和建议。

建立办学质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原则是,办学质效评价立足于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奋斗目标,在学科建设、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资源利用率等5个方面,形成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由若干子项目及其相应的次级指标组成。

1,学科建设。评价准则应该有助于在若干重点建设和培育的学科领域建立和保持相对学科优势,有助于年青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在国内同行中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对列入“211工程”支持的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根据预期建设目标,对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考察,对阶段进展、存在的问题、差距以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学院自定目标、自筹经费和相关资源投入学科建设的项目,建立投入和产出数据统计,对是否作为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培育项目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程序和标准原则上参照国家对“211工程”学科建设的验收要求、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重点学科评选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评定条件制定。

2,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育。评价准则主要着眼于改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培养方案的评价),切实提升本科和研究生主要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把各个院级办学实体面向本科和研究生公共核心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提供的实际贡献(高水平教师和高质量课程)作为办学质效评价重点,主要指标原则上参照教育部关于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草案)中的相关条款制定;对教学效果,以真正让学生受益作为评价主要依据。

3,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评价准则应该有助于改善全校科研体量和水平的不均衡格局,要按照“继续扩大总量,注重提升水平,精心培育成果,提高转化效率”的原则,对科研立项、经费、标志性成果、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率、以及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的研究贡献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4,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准则应有助于改进师资队伍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培育,逐步扩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师资功能结构。加强对高学历年青教师使用和培养的合理性评价,以促进科研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培养;加强对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评价,促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立创新力相对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骨干教师社会学术影响力评价,改进内部培养机制和培养力度。

5,办学资源使用率、收益率。着重对学校教学、科研各种公共服务体系、实践教学基地(中心)以及院级办学实体拥有的空间资源和设备资源的使用率和收益率进行客观评价,建立成本和效益的比较观念,以经济管理方法改进公用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加强两级预算管理的科学和规范,促进开源节流能力的提升。

办学质效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学校“办学质效评价和政策研究小组”负责评价指标方案的制定和修订,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核通过后实施。办学质效评价主要分为基于数据统计的分类评价和基于状态分析的咨询性、建议性评价;基于数据统计的分类评价。主要由质效评价办公室依托校园信息化办公支持系统,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对各个院级办学实体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行同比和环比评价,按照水平级别归类 ;基于状态分析的咨询性、建议性评价,主要为学校党政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对学院的联系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对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各级领导班子治校能力的提高。

五、进一步理顺学院一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科学、依法、民主治校水平

学校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院为实体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学院一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学校内部治理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是正确理解和处理四种权责关系,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行政领导权责,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权责,以教代会体制体现的教职工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权责。如何体现四种权责的正确定位,相互制衡、互动和协调并达到和谐善治的局面,是提高党政领导班子治校能力的系统科学工程,也是对党政领导干部、学术骨干个人素养的考验。会议讨论的文件,有法有规可依,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高教法,等等,大体上都对上述四种权责都有不同程度的阐明,当然,也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权益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希望进一步理顺,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使已经滞后的陈旧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特别需要强调几点,一是强化第一责任人的权责观念,党政一把手,必须运用法定权限对自己主管的工作负起第一责任,一把手就是第一责任人,承担第一位责任。二是强化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体制、落实民主参与并接受民主监督的体制,防止个人拍板的权力滥用,这就是权责制衡关系;三是强化学术责任,处理好学术责任和行政责任关系。大学,特别是我国大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共属性,又具有学术共同体的特性,主要通过学术责任体现大学的社会功能。学科建设中的学术资源配置,学术道德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许多功能布局建设,哪些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作用,哪些要发挥决策性咨询作用,都涉及各种权责的制衡与协调。发挥教授治学主体作用,对行政责任人提出更高要求,行政责任既要服务好学术责任,同时,面对个体之间不同的学术权益争端,又要履行协调功能 ,在适当时机加以集中,果断决策。对于学术型的行政责任人,还要处理好个人学术权益和其他群体、个体的学术权益关系,对个人的全面素养应该有更高要求。

大学内部治理是中国高等教育向做强转型时期的复杂课题。从“数量扩张为主的要素投入,带动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提升” 的发展模式转入“以人为本的内源释放,带动办学质效全面提高”的新时期科学发展模式,必须调整大学内部的机体结构,改善治理模式,福州大学作为地方211工程建设高校,必须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许多高校相比,我们学校内部有不少体制性缺陷必须修复,学校和外部领导体制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改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长期努力,只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积极探索。即使有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干部还是决定因素。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在新时期都要重新学习,带头反思和抛弃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才能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有所前进。

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而奋斗

——在2009年暑假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 陈笃彬

(2009年8月28日)

同志们:

为期二天的暑期干部会议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上午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内部治理,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创业型大学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提高办学质效,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可以说,这次会议是我校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动员大会。会上,吴敏生校长做了《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努力提高办学质效》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述了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对实施两级预算管理和新一轮岗位聘任,试行办学质效评价,理顺学院一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会议文件起草部门负责人对《福州大学关于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福州大学关于加强办学质效评价的若干意见》和《福州大学关于推进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三份文件进行了解读。管理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等两个单位的负责人在会上做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在分组讨论会上,大家围绕如何落实好吴校长的讲话精神,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使改革方案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更能体现各方面的诉求。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想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提升认识,坚定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一)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有力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迈出了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性一步。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紧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一是政府管理逐渐由直接干预转变到宏观指导上来;二是高校办学逐渐由被动适应转变到主动服务上来;三是办学方针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提升内涵上来;四是人才培养逐渐从传授技能转变到提高素质上来;五是学术领域逐渐从细分专业转变到学科交融上来。

这五大发展趋势对高校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干预逐步减弱,留存出来的管理空间,必然需要高校来主动填补,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高校办学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的角色转变,必然需要高校增强自主办学的角色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变,必然需要高校由大步向前转为稳步向前,增强从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益自我调整的能力;人才培养从传授技能转变到提高素质的趋势,学术领域从细分专业到学科交融的趋势,都对高校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控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跑步发展的高等教育到注重质量效益的踏步整队,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快速发展拉长的战线和我们能够有力覆盖的战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这个距离,实际上就是我们高校管理上的差距,实际上就是我们内部治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这是我们今天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现实。正如陈至立同志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的,“高校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今年7月份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召开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陈希副部长在发言中指出:关于改革的内容,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首先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依靠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另一个方面就是体制机制创新,要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尤其在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该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实现方式,更加有效地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在学校治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员的分类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建立退出机制,保障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体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让院系设置调整更加有利于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加符合学科成长和学科建设规律,更加适合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需要,机关部处调整主要是转变职能,提供好服务,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合理划定校、院、系的权责,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完善学院一级决策机制、加强学院管理团队建设。

我们召开这次暑期干部会,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存在于高校管理中的这些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福州大学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已经到了非改不可、非变不可、非动不可的地步了。

(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是我校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这是福建省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福建高等教育、是我们福州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了更好地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省委召开了八届六次全体会议,颁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必须坚持持续运作,必须坚持统筹协调。

对于推动福州大学事业发展来说,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以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广大师生员工为根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加快转变不适应“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发展,不适应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效益,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战略思维,创新发展模式,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大力增强办学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先行先试,就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力争先行、大胆尝试、努力突破;坚持持续运作,就是要求我们对于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做法,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坚持统筹协调,就是要求我们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好我校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谐发展。可以这样说这六个坚持,与我们加强内部治理,以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适应创业型大学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提高办学质效,实现科学发展,提升服务海西建设的贡献度的任务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是我校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2008年寒假工作会议上,我校提出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办学理念,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热情支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福州大学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应该说创业型大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对于“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意义和必要性”的理解也已经比较到位,“创业型”已经成为我们办学各项工作的关键词。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创业型大学这个词汇大家已经琅琅上口,但是,适应创业型大学发展需要的内部政策环境还没有真正营造,互动频繁、共生共存的外部社会环境还没有得到拓展,与创业型大学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还没有形成,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向心力量还不够强大,师生的创业实践和创业成果还不够丰富,创业精神与创业文化的培育更是任重道远。

伯顿•克拉克提出创业型大学实现组织转型的五大要素: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一个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一个一体化的创业文化。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它是首脑,是指挥中心和调度中心,是凝聚人心群策群力的核心所在。对于一所创业型大学来说,所渴望拥有或者说必须拥有的驾驭核心,应该是精干练达,运转顺畅,执行有力,能为整个大学凝聚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经费资源、社会认可资源,等等)的核心。这个驾驭核心以及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最打动人心、最能够领导大学走向成功的是哪一点呢,我认为是“活力”,或者说是“生命力”。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就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提出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这个“活力”。这是创业型大学的内在需求,也是福州大学经过50周年校庆的总结之后,重新开启一个新的起点、走向新的辉煌的内在要求。

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建立健全适应创业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大学治理”是外来词,是对“University governance”的翻译。我国学界公开讨论“University governance”,最早出现于2004年出版的北大教授张维迎所著《大学的逻辑》。而张维迎教授在这本书中对大学治理的阐述,是在与公司治理进行类比的基础上展开的。他指出:大学与企业不同,通常是一种非营利性机构。不过 ,大学的目标也需要通过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这些制度安排就是治理结构,就是大学的治理(University governance)”。大学治理就是要调动与大学利益相关的各种力量,使他们之间通过权力分割、责任分担与利益分享,共同推进大学事业的发展。大学治理可分为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主要是涉及到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法人的权限和责任;内部治理主要是如何理顺大学内部四种权力的关系以及处理校、院两级关系。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治理,是要通过一整套决策、激励、监督、评价等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更好地为实现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标服务。当前,我们要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设创业型东南强校。

(一)深化学院制改革,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学院制是指在“校”与“系”之间设立“学院”,以“学院”为主体和管理重心,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内部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学院制主要是要解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校、院两级的关系问题。在大学里实行学院制始于12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巴黎大学,当时巴黎大学按科学知识设有神、文、法、医4个学院。从目前国际上实施学院制的情况看,大概可分为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英国模式是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学院的自治性比较强,是大学管理的重心;日本模式的学院叫学部,其主要特点是学部有点类似“联邦”,学部的权力比较小,学部以下的 “讲座”是教学、科研、行政一体化,具有较大的权力;美国模式是对英国模式的改良,最主要特点是学院在接受大学领导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独立处理学院内部事务的权力。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借鉴了美国模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模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有分有合,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2)符合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分权的规律,容易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均衡的高校权力结构体系。

我国实施学院制管理由来已久,而且基本上是借鉴美国模式。1928年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可以设置文、理、法、商、教育、农、工、医等八大学院。名为大学的学校必须要设立三个以上学院。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大采用的也是这种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这种模式,195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明确规定:大学如有必要可设学院,并在学院设若干系。后来我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模式,学院制逐步取消,实行校系二级管理。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世纪之交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院制重新得到认可,并很快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截止到2007年5月,在我国741所本科院校中,实行学院制的高校已有460所。

我校的学院制改革可以追溯至1994年财经学院(现管理学院的前身)的学院制试点改革,把学院从虚体变为实体,成为一级行政教学组织。1998年,学校又推出七项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组建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侨兴轻工学院(现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等三个学院。2001年,先后合并调整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法学院等学院。2003年又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等七个学院。可以说,以学科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的的学院制改革主体工作在2003年基本完成,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学院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有:一是学院设置原则不够明确,有的学院学科容量过小,不利于学科发展和资源共享;二是管理重心偏高,校院两级责、权、利不够明晰,影响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三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办学资源的配置需要优化,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激励机制还未形成。从总体上看,现行的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下移管理重心,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充分激发学院办学的积极性。

一是要下放权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制改革的关键是权力下放,如果权力没有真正下放到学院,这样的改革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高度集权式的管理对处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轨时期的高校是弊大于利,因此,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就要求学校真正简政放权,确实把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学院。只有下放权力,才能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改革的初衷。要通过下放权力,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调动学院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应自主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下放权力,要做到“三明确”。一是要明确权力下放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事权、财权、人权相一致与责、权、利相对等的原则,简政放权,充分给予学院应有的人、财、物自主权,使学院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学院的承受能力,避免权力“丢失”。二是明确学院的功能定位。学院是学校根据需要设置的教学科研内部组织机构,是学校活力的体现,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工作,努力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成为学校的管理重心。三是要明确学院的管理权限。要使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重点要在认真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赋予学院在教学组织、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学生管理、机构设置、津贴分配、财务支配、干部管理、党建和思政工作等方面的权力。

二是要转变职能,推进机关职能部门改革。在学校权力下移到学院之后,校部机关的职能必然会发生改变,因此必须推进校部机关的改革。校部机关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要重点强化以下四种职能:一是服务职能。为基层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是校部机关的主要职能。要围绕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解决机关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不适应创业型办学理念要求的问题,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努力优化育人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二是规划职能。世界很多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学校要发展,规划要搞好。规划搞不好就很容易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机关职能部门要注重做好规划工作,把立足当前和规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规划,认真抓好实施,谋划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调控职能。强化调控职能就是要转变管理方式,从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从过去的过程管理为主,转变为目标管理为主,减少对学院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四是指导职能。机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院工作的指导,不断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院提高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党建思政等各项工作水平。

(二)优化治理结构,理顺四种权力关系

大学内部治理是一个包含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这四种基本权力的权力结构体系。所谓政治权力就是法律和党内法规规定的党对高校实施政治领导的权力。《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所谓行政权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校长行使的行政管理职权。《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所谓学术权力是指学术人员拥有的权力,主要来源于法律规定的学术组织在审议学术事项中构建起来的权力。《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所谓民主管理权力是法律规定的以一定组织为形式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力。《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目前世界高校的权力类型主要分为以我国高校为代表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为主的类型,以法国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为主的类型,以及以英国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相平衡的类型。从我国高校目前情况看,比较强化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尽管这种权力类型,具有管理层次清楚、行政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其学术权力无法发挥作用、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从而背离学术导向的现象不容忽视。学院是大学的基层单位,是大学的活力之所在,在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化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学院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促进学院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一是要健全学院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好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院的领导体制是学院内部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关键是如何理顺由学院党委(党总支)行使的政治权力和院长行使的行政权力的关系。学院党委(党总支)在学校党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起着保证监督的作用,负有支持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的责任。这次,在《福州大学关于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中,我们明确提出“学院实行党政集体领导,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正确理解这一领导体制的内涵和要求是保证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这一体制强调集体领导。学院领导集体是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共同体,学院党委(总支)和行政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两种权力共同担负起学院改革发展建设的重任,共同对学院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做出决策、承担责任。其次,这一体制必须以决策机制来保障实施。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构,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学院工作中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措施、重要规章制度、人事调配、年度经费预决算、大宗资金使用、收入分配等重要事项都要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不允许个人说了算。第三,这一体制要求党政工作重点要有所不同。学院党委(总支)重点要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学院行政重点要做好行政业务方面的工作。第四,这一体制需要班子成员合理分工。要根据班子成员的实际情况,明确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保证学院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

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我国高校的管理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行政权力干预甚至代替学术权力行使职权,学术权力基本不发挥作用,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对学术权力而言,行政权力的独立性不强。高等学校的行政权力要接受政府的约束。而学术权力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高校,由于学术导向的作用,学术权威和学术权力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原有的权力模式的弊端日愈凸现,甚至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高校才能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要切实改变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不分的局面。首先,要按照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使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相对分开,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对独立。其次,要建立学院教授委员会,使其成为行使学术权力的机构,承担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咨询、监督和学术争端仲裁等职能,充分保障教授治学、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第三,要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术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运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术事务中的作用。

三是强化民主管理,正确处理好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没有管理的民主化就不成其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人员的文化素养比较高,思想活跃,识辨能力强,因此,高校中的民主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好政治、行政权力与民主管理权力的关系,首先,必须强化学院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其次,要建立健全各种有效制度来保证民主治校的实现。要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制度、议事制度、提案征集和处理制度,使其真正成为教职工对学院工作行使民主权利,参加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同时,教代会在行使职权时,要处理好民主与管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

(三)树立经营大学理念,提高办学质效

我校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创业型东南强校。创业型大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经营属性,树立经营大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创业与经营的联动效应。在这方面,英国沃里克大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所始建于1965年的大学,经过短短四十多年的努力就成为了一所能与牛津、剑桥相媲美的创业型大学。关键之处就在于把源自企业的精神,熔铸到了自身的办学实践之中,用经营大学的理念去管理大学。在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很有必要借用企业的管理理念,树立经营大学的观念,向经营管理要效益,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所谓经营大学就是指大学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办学和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企业管理的办法和理念,注重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效益最大化。大学是非营利性组织,因此,与经营企业不同,经营大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开源节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师生员工,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树立经营大学理念,关键是要增强四种意识。一是要增强成本效益意识。经营大学的管理理念要求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换取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杜绝资源闲置和浪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二是要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使命和重要功能,也是大学从社会获取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树立经营大学理念,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学校争取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三是要增强特色品牌意识。特色和品牌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树立经营大学的管理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借鉴企业以品牌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经营之道,找准定位,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四是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高校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培养人才、产出科研成果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注重争生源、争资源,谋求事业更大的发展。

当前,树立经营大学的管理理念,提升办学质效,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革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成本效益核算。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属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缺乏成本观念,忽视办学效益。当前,内涵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在办学资源短缺的形势下,经营大学的管理理念必然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换取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以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好的效益。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办学运行成本和效益核算,实行运行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引导各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实现知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推进新一轮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位置。没有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就不可能取得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也不可能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树立经营大学理念,提高办学质效,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经营好学校的人才资源。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统筹专任教师、实验教辅、专职管理和政工干部四支队伍建设,促进四支队伍可持续协调发展。其次,要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加快在若干战略性学科领域形成后发优势。第三,要通过科学设岗、政策倾斜和提高津贴标准,充分发挥岗位聘任和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是建立办学质效评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的工作目标,强化学院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责任意识,为质效评价提供依据。要根据校、院二级管理的目标,对办学质量与效益,以及开源节流实效进行客观统计与科学评价,从而健全与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与运行激励机制,提升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决策力、公信力与执行力。要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把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办学资源投入和学院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领导,确保深化学院制改革顺利推进

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研究论证,明确进度安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进一步推进学院制改革作为当前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学校要专门成立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改革的组织和领导。校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抓好分管部门的权力下放问题,加强指导,加强协调,加强督促。机关职能部门要从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部署和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各学院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按照学校即将印发《福州大学关于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学院的实施办法,抓好组织实施。

(二)要科学论证,完善方案。这次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方案主要是体现在《福州大学关于深化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州大学关于推进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福州大学关于加强办学质效评价的若干意见》这两份配套文件之中。会后,负责文件起草的部门要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论证工作,做好修改完善工作,及时提交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机关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文件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配套文件,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真正实现管理中心下移。

(三)要统筹兼顾,稳妥推进。当前,学校即将正式开学,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各学院要正确处理好推进学院制改革和做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关系,科学安排开学初的各项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尤其是,要做好权力下移后的前后衔接工作,避免出现管理和服务的真空,避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秩序。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使改革和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改革在健康的轨道上进行。

(四)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及时向全校教职员工传达学校的改革政策,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学校有关改革文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关心、支持改革,为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献计献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和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对于各学院、各部门在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加以宣传报道,以典型引路,推进改革。

四、狠抓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校园安定稳定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既面临开学初繁重的工作任务,又将迎来第 25个教师节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节。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强化责任,全力抓好开学初学校各项工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突出主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在广大师生中突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民族团结观念;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暑假返校后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学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努力学习,奋发成才;要认真落实好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切实做好秋季开学初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师生安全教育,重点做好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重在防范,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要启动《福州大学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加强值班和巡查制度,建立疫情监控和信息报送制度,尽量减少学校的群体活动,严格控制外出活动,做好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登计和统计,预防开学后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内的爆发流行;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正面引导师生员工提高对甲型 H1N1流感的防治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三)各司其职,做好开学第一天工作。8月3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要确保我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教务部门和各学院要认真做好新学期的各项教务工作安排,严格课堂考勤,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后勤部门要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进行。

(四)以生为本,做好新生入学工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做好迎新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特别要密切关注汶川地震受灾学生、今年云南地震和南方洪涝灾区受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应助尽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五)营造氛围,庆祝建国60周年。要本着文明节俭、喜庆热烈、情趣高雅、健康安全的原则,按照《福州大学庆祝建国60周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好庆祝建国 60周年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我国 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舞全校师生为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创业型东南强校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推进学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主题词:领导讲话 干部会议 通知

————————————————————————————